调低风险因子、鼓励入市权益市场能为保司净投资收益率下降破局吗?

最后编辑时间:2023-09-15 21:08:5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首先是在本月初,监管部门向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长期入市情况调研的通知》,为了解保险资金长期入市情况,组织开展有关调研,内容包括国外(欧美)市场历史演变、政策支持;国内投资情况、投资方式、考核方式;国内发展中存在困难及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要求本月14日前形成调研报告并发送。

  而此次调研正是对上月24日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以长期资金入市相关为主题的座谈会做出的相关后续动作。

  时间来到本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下调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等标的的风险因子。一般而言,保险风险因子是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业务的资本占用,下调风险因子,意味着保险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监管的意味再明显不过了,接下来要重点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险资提高权益资产投资比例。

  国内险资在权益市场上的投资比例一直不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险资运用余额达到26.8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规模为3.46万亿元,占比为12.91%,近5年股票仓位基本都在12%-14%浮动。

  以平安为例,目前平安投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4.62万亿,其中权益类资产(股票/权益类基金)投资账面值为4408.1亿,占整体投资组合比例为9.5%。

  过去之所以险资对权益市场的配置比例不高的主要是由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的。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为保单负债,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此前很多产品预定利率在3.5%甚至4.025%以上,再加上公司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这就决定了保险资金需要寻求相对安全、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资产。

  因此保险资金通常偏好债券、债权计划、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品种,并通过波动较大、收益不确定性高的股票、基金、股权类投资来获取超额收益,进而提升整体投资收益水平,形成了当下“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配置格局。

  但随着经济增速中枢的下移,利率水平要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所以未来利率中枢大概率也会同步下移。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主要通过调整寿险产品结构、下调预定利率的方式来避免利差损风险,在改善盈利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上半年轰轰烈烈的炒停售便是预定利率下调所引发的营销热潮。

  利率中枢的下移也确实带来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荒,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过去几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出现了较快速度的下降,同时未来的预期回报率也在下降。

  尽管下调预定利率能够一定程度上环节保险公司的投资压力,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在资产荒中蹚出一条新的路来,用持续稳定的业绩回报来吸引用户,是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所以固然权益市场具有高波动、难以平抑收益曲线等不少与保险公司资金特性似乎并不契合的地方,但这一次增持权益市场还是成为了监管、保司、市场都认可的,能够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率的重要途径。

  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导致的。除去险资急需找到一条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率的途径,同时更是因为目前的A股市场,确实已经出现了比较强的配置价值。

  从估值来看,截止上周五,沪深300市盈率处于近10年24.61%的低分位水平,科创50指数则位于上市以来5.32%的极低市盈率分位,指数低位较低,安全边际较高,是中长期资金非常好的加仓时点。

  《通知》出台后,保险公司将能够在不增加资本占用的情况下,加大沪深300成分股、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资产配置。

  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对于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风险因子从0.6调整为0.5。

  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中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

  引导保险公司支持科技创新。保险公司投资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风险因子赋值为0.4。保险公司经营的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由于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的最低资本计算方式为“风险暴露×风险因子”。所以随着沪深 300 指数成分股和科创板股风险因子的下调,这两类股票所要求的最低资本随之下降,即保险公司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权益市场配置。

  除去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收益,其次,我们认为在最近监管动作下,险资是带着“一些任务”进场的,如拿到A股市场的定价权。

  一直以来,我国权益市场由于缺乏长期投资者,导致市场波动较大。从投资者结构上来看, A股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长期机构投资者较为缺乏;据测算,截至2021年底,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36.91%,其中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 1.13/0.31/0.01%;而根据美联储统计,2021年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60.03%,且自 2002 年以来美股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一直稳定在60%以上;其中,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 1.76/10.02%。因此,较低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及长期资金的匮乏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中不理性交易行为占比较高、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波动而忽视了长期收益,从而使得市场波动率加剧。

  同时随着在最高层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险资作为国内权益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应该冲在前面,担起责任。

  其中中国人寿601628)副总裁刘晖在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近期关注到监管机构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作为长期资金,寿险资金相对于短期资金有较高的风险成本,承受比较低的流动性的要求,可以在市场上出现定价偏差时候开展左侧布局,逆势投资,长期投资,同时也可以配置更多的另类资产来提升流动性溢价,所以长期资金具备优势。长期资金如果想发挥出优势,需要长周期考核机制的配合。中国人寿也在研究推出3年滚动投资收益率,5年滚动投资收益率这样一些考核指标,也在研究跟寿险公司业务逻辑相符合的一些长期经营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从而能够树立长期业绩的考核导向,提升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而这也与监管在通知中提出的“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中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相关规定不谋而合。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则表示,国家的各项政策在疫情之后的不断的推出,使得我们国家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不断的加强和提升,我们对A股市场保持比较乐观的看法。具体投资方向上,要契合国家发展的方向,契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契合实体经济的需求,将来配置的重点为有良好现金流的、符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股票配置的标的。

  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当前A股和港股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各类积极政策陆续出台和流动性宽松,对股票市场底部带来有利支撑。余荣权认为,从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比来看,股票市场有比较明显的估值优势,但也要看到,企业盈利增长受到实体需求偏弱抑制,盈利增长驱动力有待加强,预期后续股票市场延续震荡局面。

  不难发现,目前A股市场估值低位已基本成为了各家保司资管掌门人的共识,而随着监管利好政策的持续落地,险资在A股的仓位也有望得到提升。

  尾言:不论是从成熟保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国内现实情况的要求,险资提升A股仓位占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险资更要做好风控,通过完善的风险隔离制度、对冲制度来维护资金的安全,同时在市场中挖掘出更多、更持续的回报来。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