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体现在哪里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08 07:11:3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中国大地,贯穿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具有人民参与全、利益代表全、民主制度全、公共理性全、民主程序全等五大特征,是我国为人类民主政治实践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参与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一个显着特征,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一是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事项由人民决定,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二是一切制度为了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保障最广大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一切工作依靠人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协商,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前进的方向和建设的重点。四是一切进步归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凝聚起广大人民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得到了空前迸发。

  利益代表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党始终全方位、全过程地确保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二个显着特征——代表的利益全。第一,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部署和安排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决策和社会公共决策,有效保障自身权益。第二,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航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国内、国际的多重挑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民主制度全。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宪法和法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包括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选举等全方位的制度保障,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三个显着特征——民主制度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都贯穿着人民民主,法治则将政治制度之中的民主精神用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式固定下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在制定修改法律法规、作出决定决议过程中贯彻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把民主协商精神贯穿于决策之中,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人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如在全国建立立法联系点,有力地推进了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公共理性全。在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坚持尊重民意才能了解人民的所想所求,才能汇集民智,为正确决策奠定全面的理性基础,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四个显着特征——公共理性全。人民群众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和最大受益者。要最全面地吸纳公共理性,就要求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践行群众路线,这意味着,人民群众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都是人民民主实践的主体;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顺应民心,把人民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把人民的意见反映上来;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运用起来;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矢志不渝地将人民民主在每个过程中都落实下来。

  民主程序全。程序扎实了,民主才能过硬。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做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认知、制度与实践三个层面,要坚持实事求是,保证人民民主在全部程序上得以实现,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五个显着特征——民主程序全。一方面,尊重程序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在民主实践中,“事”指的是践行民主所面临的党情国情等客观情况,“是”指的是在践行民主过程中所发现的人民意志和公共合意,“求”指的是践行民主的动机与目标。正是坚持实事求是,我国才建立起了一整套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体系,才能统合民主的程序与实质。另一方面,履行程序的过程,也是汇民智、集众思、谋良策的过程,这又带来了民主质量的提升,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不走样、不变形。(张龑)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