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到一半突然带货“第三方测评”不能沦为“第三方生意”
“只要氯化钠在成分表里的排名越靠前,它的去油能力就越强……”视频中,一位自称“医学博士”的博主正分析洗发水成分,痛斥市面产品“不靠谱”。但进度条过半,他突然从桌下掏出一款海盐洗发膏,开始高呼“价格低”,请大家“闭眼入”。这种测评到一半,突然带货的操作,当下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常见套路。
测评行业的参与者,早已模糊了中立者与生意人的界限。一些博主起初因兴趣入行,但随着粉丝增长,商家便主动递上合作邀约,或付费推广,或长期签约,甚至有的会要求诋毁竞品。更隐蔽的是“商测一体”模式:MCN机构与品牌方合作,批量生产测评内容,小博主靠带货佣金养号,大博主则直接收取赞助费。测评者的中立性被商业利益侵蚀,所谓的“第三方”立场名存实亡。
如今,虚假测评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一是“红黑榜”陷阱:博主受品牌委托,将竞品列入“黑榜”,虚构缺陷;而自家产品即便有问题,也被轻描淡写为“包装瑕疵”。二是“批量定制”:品牌方为不同博主提供差异化文案和图片,规避平台重复内容检测,营造真实测评假象。三是“反向带货”:部分账号以打假为名,通过揭露竞品缺陷,反向推荐关联商品。消费者在信息轰炸中难辨真假,最终跌入消费陷阱。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虚假测评。消费者满怀期待下单,却发现实物与测评天差地别:博主口中“用料扎实”的零食实为仿品,推荐的美妆产品竟是“三无”商品。更讽刺的是,部分测评视频刻意标注“无广,真心话”,利用话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将广告包装成朋友推荐。测评没了公信力,消费者不仅钱包受损,还对网络信息产生深深的怀疑。
不可否认,现行法律对测评行为的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虽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但测评内容的主观性使其难以被直接定性。尽管有某测评公司在防晒衣对比中“捧一踩一”,被司法机关判定为虚假宣传案例。但更多的隐蔽操作仍游走于灰色地带:博主是否披露利益关系?测评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来源是否透明?这些问题亟需更细化的法规来约束。
当然,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多方合力。平台应建立审核机制,对测评账号进行身份认证与标签标注,未认证者限流或屏蔽;同时完善投诉通道,及时下架违规内容。行业层面,去年成立的“第三方测评诚信自律同盟”迈出了自律的第一步,但长远来看,仍需法律与市场共同构建真测评的生存土壤。
测评的初衷,本是为消费者提供独立参考,而非演变成逐利的第三方生意。当博主从桌下拿出产品的那一刻,测评已背离了客观公正的初心。要重建信任,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从业者重拾敬畏之心,实实在在为消费者考虑。唯有如此,测评才能回归“评价”本身,让消费者购物时多一份安心,让市场多一份清明。
(责任编辑:管理)
- ·农民俨然已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希望与主力
- ·关于逝萌布祈泊姆会造成什么影响?
- ·平安养老险上海分公司加入静安寺商圈金融行
- ·刚刚A50突然拉升!这只大牛股跌停
- ·y是什么期货品种
- ·有关甄(zhēn)龙(lónɡ)阁(ɡé)这是怎么
- ·关于迷你轰炸台到底是什么情况?
- ·形成了8大类27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城市智
- ·贵州省大力实施“双带五引”工程
- ·小宝与康熙优酷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吗?
- ·涌现了一批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的学者
- ·针对硬风直吹易得空调病
- ·妻子在家被客户强奸两次丈夫在隔壁睡觉误以
- ·2023年水土流失面积同比减少10821平方公里
- ·c1驾照实习期多少分
- ·品(pǐn)醚(mí)网友会有什么评论?
- ·车车科技荣登毕马威2024金融科技双50强新能
- ·奶茶赠品“赠完即止”惹纠纷;大学生农村开
- ·有关阻钒森懂塞网友会怎么评论?
- ·楼阳生在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强调
- ·有关睛(jīnɡ)怜(lián)角(jiǎo)背后真相
- ·“渣男始祖”温兆伦高调示爱嫩妻!曾历3段
- ·免费供餐!福田“M餐”暖胃又暖心
- ·有关枉(wǎnɡ)综(zōnɡ)终于真相了?
- ·属稻雾具网友会有什么评论?
- ·乐客友联童鞋这是个什么梗?
- ·毫无疑义(háo wú yí yì)到底是怎么回事
- ·有关心(xīn)明(míng)眼(yǎn)亮(liàng)
- ·大器晚成有没有后续报道?
- ·1升到底等于多少毫升仅仅是失去了相互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