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茅”天花板已现?长春高新被低估了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21 15:09:0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集采、市场竞争加剧、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这些无一不在冲击着“生长激素茅”长春高新(000661.SZ)的护城河。

  就在2024年上半年,作为主导公司生长激素业务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它的净利出现了15年来的首度下滑,这尤为值得重视。

  金赛药业于1998年6月上市了第一支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之后又于2005年推出了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2014年9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长效水针。

  至此,金赛药业在生长素方向形成成体系产品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也构成了长春高新坚固的护城河。

  之后的2015年-2021年,金赛药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净利润由3.82亿元一路增至36.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88%。可谓妥妥的“现金奶牛”。

  得益于金赛药业生长激素业务的持续放量,长春高新也步入了快速成长通道,归母净利润由2015年3.84亿元增至2021年37.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6.22%。

  长春高新股价迎来一轮长达近6年时间的主升行情,由2015年9月2日32.83元/股(前复权,下同)阶段低点一路震荡走高至2021年5月17日497.53元/股,区间最大涨幅为1415.47%。

  2022年,长春高新生长激素产品被广东联盟、福建、河北等部分省份纳入了省际集采目录,其中广东省276药品联盟集采涉及产品GH(生长激素)水粉剂型及曲普瑞林;2023年,公司生长激素相关剂型中标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受集采影响,金赛药业净利增速放缓。2022年、2023年,录得净利润42.17亿元、45.14亿元,按年增长14.48%和7.05%。

  进一步往下传导,长春高新净利增长疲态尽显。2022年、2023年,录得归母净利润41.41亿元、45.32亿元,同比增长10.19%、9.47%。

  在2022年2月广东联盟药品集采中,金赛药业15IU和30IU两种规格的产品申报最高限价为173.58元/针和295.08元/针,相对于挂网价大约为567元/针和1031元/针,价格降幅在70%左右,这远远超出市场预期。不过,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双双弃标了此次生长激素水针剂型的集采。

  时隔4年之后,长春高新在今年3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再度透露了生长激素的产品销售结构:长效水针占比已提升到29%左右,粉针占比11%左右,水针占比59%左右。

  麻烦在于新的竞争者已在 路上。就在2024年1月,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商品名为益佩生®)的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的获受理。这是特宝自主研发的长效人生长激素。

  除了特宝外,还有多家企业布局了长效生长激素。据民生证券2024年2月研报,安科生物已进入报产前准备阶段,维昇药业、天境生物等均已进入临床III期。其中,天境生物计划在2024年提交伊坦生长激素的上市申请。

  其中,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到了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进一步下探至902万人。

  长春高新前董秘张德申曾在一次专访表示,“因为生长激素产品的特点,它应该是在儿童七八岁以后才能开始使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只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大幅下降,所以说考虑用药的时间、儿童的成长过程,基数下降的影响传导到产品上,可能还有几年的时间。”

  这也导致了长春高新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营收66.39亿元、归母净利润17.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7.63%、-20.4%、-19.72%。

  在面临上述三大问题后,长春高新也在积极出海,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工作。2024年上半年国外地区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7.78%至8523.8万元,不过,占生长激素总销售收入比例还是很小。

  在集采与净利增速放缓乃至发生下滑后,目前公司PE已来到9.74倍。股价自历史高点已回撤83.36%,市值较巅峰时期已缩水1769.64亿元。

  如果“那位在2008年用5万元买入长春高新股票,因忘记密码到2021年市值涨到了500万”的大妈没有卖掉的话,估计现在已在被子里掩面流泪。

  张德申在上述专访中介绍道,“金赛药业在美国已建立一支专门团队,进行长效生长激素推广,争取这一产品在2026年或者2027年在美国上市。”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