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在中国疼在美国拜登对华围剿变本加厉芯片三巨头集体自救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10 07:25:0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前段时间,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华为低调发布了一款新的5G手机。这一举动引起了美国政界、科技界和学者们的轰动。美国长达3年的对中国芯片的封锁看起来就像一个笑话。但作为超级大国,美国从不轻言认输。为了证明其对华芯片围堵战略的正确性,拜登政府再次采取了实际行动。

  美国商务部最近宣布将42家中资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理由是向俄罗斯输出美国产的集成电路,以“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除了中资企业,还包括德国、芬兰、英国、印度等其他国家的7家实体,但真正的重点仍然在中国。与往常一样,美国这一次对中资企业出手,仍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作为乌克兰冲突的始作俑者之一、援助乌克兰武器最多的国家,美国却以“援助乌克兰”为借口对中资企业进行制裁,颇有些可笑。

  众所周知,“援助乌克兰”只是个借口,华盛顿真正的目的是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尤其是在雷蒙多访华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明显。9月25日,美国商务部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10月4日,在美国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雷蒙多表示,商务部将采取更多手段强化对华芯片的出口管制,并呼吁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提供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官员还发出警告,称预计本月白宫将更新对华出口半导体和芯片的规定,以填补去年10月出台的规定的漏洞。可见,自从华为发布新手机后,雷蒙多一直在加强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打压,这也让她在商务部长职务上显得方寸大乱。

  今年以来,为了阻止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拜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1月,美日荷三国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2月,美国两个部门成立联合小组,强化对华出口管制监督;3月,美商务部规定禁止受资助实体10年内同中国进行任何半导体产能的实质性交易;8月,拜登签署行政令,严禁美国企业及公民投资中国半导体等尖端领域。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芯片围剿战略根本无法影响中国,而拜登所谓的“小院高墙”、收紧“对华芯片包围圈”,伤害的只有美国企业。对此,美国三大芯片巨头——英特尔、高通、英伟达自今年7月以来一直在发出警告,希望政府重新考虑对华芯片的管制措施。他们一致认为,限制对华芯片出口将产生反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每年为这三家公司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营收。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将被迫减少对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在美国本土建设芯片厂的投入,导致美国芯片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此外,限制对华芯片出口还将刺激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为中国在全球芯片市场取得主导地位铺平道路。在科技界有一句流行语:“只要中国攻克某项技术,这些产品就会变成白菜价。”事实证明,钻石、盾构机、存储芯片等领域都在表明这一观点。对于这些商界人士来说,他们的认识比美国政府更加准确。一味打压、限制中国芯片发展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去年10月7日,美国政府出台“出口管理条例”,将31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升级了对华半导体出口措施。整整一年过去,这场由美国挑起的“科技战”越来越不受美国控制,离“胜利”也渐行渐远。

  现在,一些反华政客试图开辟新的战线,限制美企与中国在广泛应用的RISC-V开源技术的合作。这种举动甚至被扩大为如果商务部不采取行动,他们将寻求立法。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工业领域,RISC-V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22年,RISC-V基金会宣布,已经生产了100亿枚采用该技术的芯片,其中一半是中国生产的。美国对该领域的出手,就好比“不让我们用互联网”,将导致“巨大的悲剧”。

  美国升级对华科技战已经满一年,“没有奏效”。这些高高在上的华盛顿政客,为了打压中国,不惜以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方式,试图把中国拖下水。然而,中国的科技发展并不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和“产业规模”,美国技术的封锁只会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就算美国停手取消制裁,中国也绝不会放弃突破技术壁垒的决心。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保障国家安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