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欧洲物联之行:我们眼中的变与不变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26 08:19:2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上个月,四分仪携手深圳物联网产业协会(IOTE)与电子纸产业联盟(EPIA),共同开启了疫情过后的第一次欧洲产业考察行,目的地是荷兰和德国两大重点市场,为的是共同探索下一代技术趋势在欧洲的拓展机遇——物联网和产业数智化。

  上个月,四分仪智库携手深圳物联网产业协会和电子纸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启程欧洲,踏上了疫情后的第一次出海考察行。本次出行目的是考察欧洲当地物联网及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为国内智能硬件企业寻找出海拓展市场的更多机会。

  同时,也致力于思考如何将国内的物联网展会品牌和电子纸产业资源向海外进行拓展,通过和海外同级别知名会展单位与行业协会建立沟通对话,推动中欧双方未来在物联网领域的“展展交换”,以及创新技术产业侧的更多产学研合作机会。

  三年来,世界大不相同,数字化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AIGC席卷全球,物联概念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日新月异,宏观市场的动荡、全球通胀的高涨和投资前景的迷雾亦称得上是环球同此凉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科技巨头和产业风口则起起伏伏,从一直笑傲的英伟达到突破崛起的Open AI;从上海车展标榜新锐概念的宝马到慕尼黑车展竞相涌现的众多中国电动车品牌;从毁誉参半的Web3浪潮到地缘危机中的能源转型……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科技到跨界,从顶端研发到细微场景。此时走出去,切身观察一场崭新的全球化面貌犹未晚矣。

  因为前期积压了太多的待处理签证申请,虽然当前旅行者总数较疫情前下降不少,但依旧申请量激增,尤其是夏秋旺季,由此导致了全国欧洲使领馆的签证周期被动延长至两个多月,特别是京沪两地——从没想过有一天申请申根签证,也会极富中国特色,需要像买房买车一样排队抢号。最后广州的荷兰领馆在9月初终于有了名额,京沪深的大家集体奔赴广州递交签证材料,才得以赶上整个行程规划。

  好在所有人的签证都成功且准时下发,没有拒签,没有被要求补交材料等,基本实现了快快乐乐出行,满载而归回家。

  曾经无数中国奢侈品代购团和大妈旅行团拥堵在LV门口的盛况不复。一方面是整体消费信心的下滑,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疫后开放第一年,大部分国人依然没有选择欧美游所导致。考察行程结束后的十一国庆假期,我们在布拉格老城堡附近转了半天,也只看到了一个中文讲解旅行团——还是台湾团。可见国内居民出国游的规划正在趋于保守和观望,未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前景有点令人发愁。

  但难兄总有难弟,欧洲本土的经济信心也同样低迷:以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为例,持续不断的能源危机与超市里无止境的物价上涨;缓慢迟钝的产业转型和平淡无波的企业创新氛围;社民党、绿党和极右翼政党持续拉扯嘴炮不断的政治路线转型,正在让大部分本地德国人感受到了衰落降至的危机感以及经济停滞不前的迷茫。

  另外,还有欧洲当地产业研究者指出,目前欧盟出口商不仅要支付不断上涨的二氧化碳价格,还要支付进口中间产品的气候税,因此需承受双重负担。而由于德国经济50%的业务来自出口,所以本月以来生效的气候税就饱受批评。

  8月时,经济学人曾经用东德地区最有名的交通绿灯标识加上一个输液吊瓶,拷问德国是否再一次成为了“欧洲病人”。——“再一次”,这个词每每放在德国身上用以指代负面趋势,往往都是更大的全欧危机诞生预兆之时。

  从这个角度讲,欧洲更需要创新和充满动能的国际商业合作,以推动产业转型。而德国作为传统经济领域的“欧洲警察”,仍然将扮演一个观测风向标的地位。

  欧洲怎么看待如今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这可能是个复杂的话题,摆在明面上的数据未必能准确洞悉,与当地机构、顾问和企业洽谈时的看法未必算得上窥一斑而知全豹,但也颇具时效和代表性。

  ▲电子纸产业联盟左强秘书长正在会上讲解电子纸技术的全球发展,并与阿姆斯特丹本地物联网产业协会负责人共同交流国内的智能物联发展。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杨伟奇会长、电子纸产业联盟左强秘书长和四分仪新媒体智库负责人孙迩溪与荷兰物联网协会The Things Network商业拓展团队交流并赠送礼物。

  我们这次行程拜访了欧洲最大的物联网展会TechEx Expo和中型规模的数字化峰会Digital Future Congress in Munich,并与物联网展会组织方TechEx团队及当地物联网产业协会The Things Network团队交换了后续的合作意向,同时也连接了几家当地/中国商会,其中包含深圳市驻欧洲经贸代表处 、德国中国商会、鹿特丹发展促进署、柏林城市拓展合作处(Berlin Partner)等。

  ▲考察团与深圳市驻欧洲经贸代表处负责人袁心博士与冒兮代表开展交流,梳理了来年在物联网话题上达成合作的多项机遇。

  从欧洲合作方的角度来看:中国尤其是深圳,已经变成了他们口中的“智造基地和中高端硬件集散地”。换言之,中国成为了智能智造产业中“中端制造链”的代表,侧重于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应用创新的产业方案整合,而非过往的基础廉价代工装配。这体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产业链供应商只能在中国境内找到,印度和越南等海外火热的“供应链替代地”仍不具备相应的核心替代能力。

  例如作为新兴绿色技术的电子纸行业,近来已成为了物联网智造领域的一个高增长典范,其中中国厂商成为了最大制造方,欧洲厂商则是最大的生态采买方。

  ▲位于荷兰的大型数字科技名为TechEx Expo,现场活跃度不错;但论展区总面积,以国内标准看不算很大。

  同时,我们也因此受到了当地展会组织方的热情接待——中国智造供应链的价值上升和主动出海,看来是受到当地相关产业群体欢迎的。在当地IOT展会中,我们观察到欧洲本地厂商整体更擅长整合终端产业+提供云平台+软件应用+大数据挖掘等领域,而不少深圳展商们则在展台摆开一水儿的智能硬件,两边软硬结合,支摊儿交流正好形成互补。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们带去的锂电池、电动车和光伏等产业更成为了中国出口欧洲的“新三大件”,风头势不可挡,站在了可供欧洲企业反向追赶抄作业的领先跑道。

  ▲联想的展台在全场占据C位,同时也最有创意,笔者和四分仪团队海外顾问转了一圈,收获不少该品牌的业务新知和产业ESG创新理念。

  ▲展会午休时刻,四分仪顾问组与产业协会负责人、联盟成员企业 - 兴泰盈科考察团共同讨论后续海外展会合作与拓展思路。

  结合来看,今后中国智造企业群体如何打出“产业+智能”,“降本增效+能源转型”的卖点组合牌,将成为未来两三年抢夺欧洲这一高溢价出口市场的重要话题。

  ▲当地物联网展会的一大亮点特色是终端产业客户的积极参与与数字化需求讲解。空客、宝马等欧洲知名厂商CTO纷纷登台讲解,畅想各自行业的新场景、新商业、新技术、新体验,并鼓励在座生态厂商共建未来产业物联生态。

  这意味着企业从全球市场、尤其是高溢价市场获取大量订单的机会仍在,而且很大。在我们拜访的若干中国在欧洲商会负责人眼中:近来地缘政治的紧绷的确影响了中国在欧洲的若干市场准入和不少产业合作,但中国产业圈目前擅长的绿色能源、锂电技术、高性价比智能硬件和诸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观念,又确实是欧洲市场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迫切所需要的,双方在这些领域的供需角色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相应的,崭新的产业级蓝海机会也正在被创造。

  ▲协会代表前往拜访位于柏林的德国中国商会,与段炜总干事长团队深入交流中国企业在德国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推动两国企业交换和工业游的合作思路。

  换言之,欧洲当地如今所面临的种种经济挑战与能源转型风险之中,同时蕴藏着下一阶段的产业机遇:例如据德国《世界报》近来报道,默克尔领导的上届政府借助《气候保护法》设定了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比欧盟更“激进”,但若要实现德国政府所规划的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则不得不做好准备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交换代价。

  贝塔斯曼基金会当前发布的题为“绿色区位竞争”的大趋势报告就表明了这一点。根据该报告,侵蚀德国商业模式的不仅是能源成本高、技工短缺和创新力下降等问题。对资源和市场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威胁着其国内工业企业,从而威胁到整个德国经济的未来生存能力。

  在气候目标激进与能源成本高昂的巨大矛盾交织下,今后如果有更多能够提供新能源技术和商业创新思维的国际企业玩家涌入提供解决方案,也会由此变得更加具有市场价值,也为当地战略发展转型提供更多助力。

  另外,物联网、区块链、生成式智能等下一代技术趋势的落地应用,也需要更多产业链厂商跨国合作或深入交叉专利授权等务实领域,中国则是全球市场中对此颇有积淀的大玩家之一。

  未来,“威胁”+“机会”+“调整对话频道”将继续成为欧洲大厂商和中国玩家们合作沟通的主线关键词。因此,如何在大面上求同存异,但又能灵敏穿越波动周期和无数商业缝隙而嗅到黄金,将成为未来国内科技厂商在欧洲市场可以不断探索的战略动作。毕竟,搞钱+生产是全地球人不变的奋斗主题,这份共识足以盖过很多的认知差异。用中国某硬件厂商负责人朴素的原话说,那就是:“欧美是真想甩开中国供应链,可能心里烦得不行但大部分时候也确实不得不用我们,因为中国还是拥有最便宜好用和技术良好结构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想甩也不好甩开。”

  这句话的结论是笔者玩笑成分居多。但德国的工业4.0喊声震天,实际推进情况却真的令不少从中国远道而来朝圣的产业观察者们大跌眼镜。据中国德国商会的相关负责人说,不少企业老板来到德国点名要学工业4.0成果,但看到的新东西不多。此次我们前往德国之前委托当地产业圈子做过调研,发现当地围绕物联网领域相关的前沿产学研探讨相对有限,有,但算不上非常活跃的创新土壤。

  据我们自己的观察,德国本地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整体较为保守,在细分垂直赛道中更侧重于德国本土企业的沟通圈层,相对于邻国荷兰而言,新科技应用氛围弱了不少。很多德国本地公司/机构/协会口中的“数字化”在我们看来并不接近于智能化或数智化,而是更早期阶段的信息化——先把一切搬到线上,积累出数据,再看之后怎么继续整活。

  ▲在慕尼黑数字化展会上,我们看到德国政府经济部下设数字化部门,听上去非常新鲜有趣,但在展台一询问,这些项目机会只针对于德国本国企业,提供给传统产业适应初阶的信息化转型

  而今年原定于德国柏林的物联网展则因展商不足,干脆被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物联网展给直接合并了,我们此前联系的一些德国机构伙伴也建议直接去荷兰展会上见面;结合街边巷尾的数字化应用和依然老旧的公共交通系统,似乎也隐隐从侧面反映了德国对于下一代新技术浪潮概念略显延迟和稀松的反馈。

  四分仪德国的当地产业顾问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德国行政体制目前相对保守和官僚,在数据隐私、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牌照发放、数字新兴业务注册等方面重重设槛;另一方面是固有且骄傲的传统观念让德国很多人对于创新和数字化保持怀疑态度,或者认为“目前的数字化水平已经够用了”,因而没有太多推动移动互联产业生态的太多狂热。

  但也有人说,技术的用途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使用来发现的,不断尝试,在发明新技术的时候,人们可能想不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只有通过真正花时间花成本去学习和使用来评估技术的时候,才能去不断跟进调试、优化,使技术迭代变得更好。因此各国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激励框架则非常可见功力。

  从笔者自己的观察来说,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传统电子工业重地们,往往都在移动互联转型时代抱有或多或少的过往经验惯性与旧思维执念,因而面对某些关键趋势的新技术变革不能及时“上车”,例如电动汽车和移动互联生态。在德国如此,日本亦如此。

  “领先者陷阱”的背后其实是其工业代际主动革新的试错成本相对高昂,且对已有巨大体量和规模的稳定性需求更强,包袱更重。对于没有先发工业优势的新兴市场来说,虽然产业基础和工业文化相对薄弱,但也更有可能更有意愿先去试水新场景、新模式。先做后想,再做再想,不断试验,反而避免了新技术趋势的谨慎观望和纸上谈兵。如今,要迎合这个碎片化时代的变化,所有人都是新手。但最核心的一点是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型,然后把它延长下去。

  换言之,全球每个科技/工业市场都能各领风骚十几年,但如何把过往的强势产业赛道顺利过渡到新时代的新产业中,主动布局下一轮,破旧立新“革自己的命”,才是尤为考验本国领导者智慧的首要大事。

  19世纪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闻名于世的《进化论》中有句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在欧洲这趟行程,我们同样深有体会。最大的不变应当是变化。求变则通。在无数碎片重组和泥沙俱下的黑天鹅时代里,适应变化,增强韧性,主动走出来与趋势共舞,是全球每个角落通往前方生存唯一的路径。例如现如今欧洲正在如火如荼拥抱的ESG经济、绿色能源转型、节能降本技术、低碳有机消费和本土化社群浪潮,都可以成为启发国内厂商传递商业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新灵感、新方向、新增量。

  说回到我们自己,幸运的是,这一次出行我们也在成功地“拥抱变化”,完成了很多出行前未曾预期的新目标,结交了很多欧洲当地产业圈新朋友,如当地高校数字化创新研究类科系、当地推动物联网标准与数据接口互通的多家行业机构、当地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和生态应用创新的企业伙伴等。

  在阿姆斯特丹展会交流现场,杨伟奇会长代表深圳IOTE物联网大会与荷兰TechEX Expo商业负责人Nick Robinson团队进行深入沟通,就双方在中欧物联网领域推动“展展交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并将深化双方来年合作落地细节。其中,电子纸产业联盟左强秘书长所领衔的电子纸专区也将成为明年IOTE奔赴荷兰参展的一个亮点技术专区。

  ▲作为亚洲最大的物联网行业展会,深圳IOTE将如何与欧洲地区最大的物联网行业展会推动更多创新话题链接、主题展会链接和生态网络链接,将会是双方共赢发展的全新机会。四分仪将对此进行积极跟进和后续报道。

  后续我们也将秉持主动求变的思维,推动一系列中欧两地合作的物联网产业展会专区、主题论坛交换和产学研合作活动,也将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伙伴一起携手探索更多欧洲的市场机会,在产业+AI、物联网+人机交互、数字安全与数据管理等热点议题的方方面面、见证和参与欧洲数字化转型热土。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的第一章说,如今所有的东西,都正在变成另外的东西,变成一种流动的状态,如同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无从了解路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

  类似于这种必然发生的“重力”,也可以比喻为如今的商业趋势:改变必然发生,且总体趋势能预知,有选择,有未来。新的技术和商业必然会在不久后不断出现,比如线下有型的产品已逐渐变成了线上无形的订购服务;比如从硬件到软件,所有的智能设备都逐渐走向软件驱动,这也是流动的趋势;比如更多有形的东西变成了无形的,液态的,不断升级迭代;比如汽车——这好像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最有形的东西,但我们在睡觉时,特斯拉汽车和无数新能源、电动车、智能网联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它们让汽车产业的确变得越来越好了,而这就是我们必将要进入的一个更积极的新世界。

  三月时,德国《明镜》周刊封面以“Die neue Weltmacht” (新世界霸权)为标题引发热议。令人略感意料之外的是,该篇核心观点并非聚焦于大国角力和地缘纷争,而是预言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AI的全球领导权将拔得头筹,成为配置人类生活与全球资源的最重要因素;台湾《远见》杂志主编则认为,从今往后,AI迎来了真正的“iPhone时刻”,将人工智能从高不可攀的围棋高手落地成为人人方便的最好朋友。由此,跨境数据安全话题的新一轮大热又成了如今智能化浪潮之后的“企业出海新标配”。

  看向未来,即使这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纷争、新的动荡和新的意外,但阴霾之下,坚持创新和科技变革的朴素意志,会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比从前更加安心、乐观、长期、普惠的出口。

  面向2024,我们的下一场欧洲产业行也即将开始,并将产业组团拓展海外市场的模式继续深入探索下去。

  ▲阿姆斯特丹展会考察期间,协会负责人、四分仪顾问团队和兴泰盈科总经理肖绪名先生共同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