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带货猫狗拼上头了

最后编辑时间:2024-07-06 13:43: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淘宝早在App底部的“直播”板块里,放上了“剧场”的二级入口,里面有大量淘宝独家短剧;今年4月,拼多多在“多多视频”里新增了“短剧”入口,跟“直播”并列;京东也在首页“逛”页面的推荐信息流中,悄悄增加了短剧相关内容。

  这背后是,进入存量时代后,即便是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业内巨头,也不得不面临用户增长放缓的挑战。平台们布局短剧,丰富内容生态,为的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同时,拉动平台产品销量。

  目前来看,淘宝是在短剧领域投入最大,重视程度最高,布局最专业的平台,暂时走在了其他两家的前面。

  它的“剧场”看上去像个短剧版的爱优腾,里面还分成全网短剧热榜、淘宝独家短剧、女频甜剧、男频爽剧精选推荐几个细分类目。

  去年12月,淘天集团把淘宝直播和逛逛合并,成立内容电商事业部,由当时的淘宝内容电商总经理程道放统一带队;今年4月,淘宝逛逛联合淘宝短剧推出了一项“百亿淘剧计划”,提供超千万现金扶持、百亿级流量助推,单部投资金额最高达到500万元。

  淘宝一般会和品牌商家合作,根据品牌需求和营销策略,为它们量身定制一部短剧,视频中会上线相关产品链接,方便用户一键加购。看似又土又上头的短剧,本质上是品牌方的广告片。

  比如珀莱雅冠名的《打工吧!BOSS》,讲的是打工人和老板互换身体,最后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剧情推进过程中,会反复出现珀莱雅旗下的各款产品,用户能边看边点下方链接买同款。

  珀莱雅、韩束、C咖这些品牌官方号都上线了自己的短剧作品,剧里巧妙植入了品牌Logo和产品,页面下方有商品链接和直播链接。但京东暂时没有专门的短剧板块,短剧内容会混在信息流中,分享给感兴趣的用户。

  短剧画面暂停后,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找同款,像是女主的穿搭、装饰等等。在品牌方主推的产品之外,平台还能借机卖其他产品。

  这种短剧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带货转化效率比较高。据报道,2023年,淘宝双十一推出的12部定制品牌合作剧,观看人群后链路商业转化率最高达30%。

  但同样也因为商业味太浓,淘宝、京东至今没有出圈爆款短剧,跟抖快这些内容短视频平台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在多多视频里,有个短剧的信息流,点右上角有个短剧热门榜单,甭管是豪门霸总、都市甜宠还是龙王赘婿,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

  拼多多和国内一些短剧MCN机构达成批量合作授权,很多都是二轮剧。它此前也发布了相应的短剧扶持策略,集均有效播放量小于5万的,每千次播放给5元奖励,最高给到30万;大于5万的,每千次播放给7元奖励,最高给到60万。

  也因此,拼多多的商业属性更轻,它的短剧内容没有附带的商品链接,也没法识图搜索剧中同款产品,只是将一些商品信息混进短剧信息流中。

  一般用户在拼多多上,连续滑动5-8集左右的短剧,就会刷到一条根据算法推荐,带有商品链接的短视频。如果不想买,也可以直接划走,不用强制观看。

  不难发现,相比起提高带货转化率,拼多多在更大程度上,是从提升用户活跃度上考虑的,想要用短剧来培养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跟淘宝京东不一样,拼多多最开始从五环外切入市场,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因此它可能是国内下沉市场用户数量最多的电商平台。这就跟眼下短剧市场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

  也就是说,拼多多和短剧的结合,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趋势洞察后的战略协同。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平台有可能会找到新的增长点。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触及天花板,整个电商行业营收增速放缓,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新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淘宝、京东、拼多多都不得不调整策略,从扩张规模转向对用户的深度运营。

  跟抖快相比,淘宝、京东、拼多多都是以购物为导向的货架电商平台,用户目的性强,效率高,但与之相对的是,平台内容属性不强,用户停留时长是有限的。回归初心,夺回用户心智,成了眼下几大平台布局的重点。

  今年4月,京东宣布投入10亿现金和10亿流量作为奖励,不设上限,吸引扶持原创内容创作者以及高质量内容生产机构入驻,同时它也在筹备头部达人的孵化,想要培育出国民度更高的大主播。

  再早几天,淘宝内容电商宣布,今年将新增百亿现金、千亿流量,用真金白银来支持主播、达人以及内容机构。

  短剧背后的电商价值不言而喻,对于品牌商家来说,多了一个商品曝光,提高销量的机会;对于平台来说,既提高了用户粘性和忠诚度,也缓解了流量焦虑。

  再者,短剧相比起直播带货,成本可能还要更低一点。毕竟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坑位费、抽成和佣金,都是不菲的开支。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