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她还能大爆

最后编辑时间:2024-06-20 07:42:4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今天重新提起《爱情公寓》,不是为了再说抄袭的问题,过去的网友列出的实锤已经足够充分。‍‍‍‍‍‍‍‍‍

  和《武林外传》同一编剧的《龙门镖局》,《家有儿女》后有《家有儿女初长成》和最近传出消息的《家有儿女》电影版,《爱情公寓》2018年被调侃为“爱情公墓”的电影版,豆瓣3.2,票房却狂揽5.5亿。‍‍‍‍‍‍‍‍‍

  经典的影视剧不少,但好像没有哪一种,像情景喜剧一样,观众有着不断要走回去的冲动。‍‍‍‍‍‍

  从《老友记》《老爹老妈浪漫史》等美剧中,将西式现代都市开放的价值观和潮流,移植到了本土背景,立刻受到追捧。‍‍‍

  首先明确一点,爱情公寓的取景地为上海文化佳园公寓小区,主角团居住的3601和3602的户型为套三或套四,第一季设定房租为每人两千,总租八千,优惠政策是情侣入住,房租减半水电全免。

  收入构成为基本薪资+课时费+奖金,因为一菲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老师,加上她升职迅速且偶尔会打比赛赚些外快,月收入大概为1-2万元。

  陆展博,麻省理工硕士,高级码农,主程序员(后期去做环保),工资全公寓最高,几万块的变形金刚说买就买。

  他第一季披露过自己的收入是每月四万人民币,但后期沦落到要为彪老板画盗版挣钱,还因为生计去做自己不喜欢的美术老师,可见收入腰斩。

  日常酒吧消费,周末节假派对,漂亮衣服随便穿,在扣掉房租水电生活费后,剩下的钱咬咬牙还能买个大件。

  文科要做到副教授,理工科标配高薪码农,漫画家是艺体类头部,还有一个游离在社畜范围之外的富二代。

  曾小贤,“三无”主持人,无广告无赞助无名气,电台鄙视链底端,月薪在底薪加一点点奖金(看Lisa榕心情)间浮动,大概几千上下;

  拿着到手几千块的薪水,有些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保,被眼前繁华的魔都和物欲裹挟,每个月比发薪日更提前到来的是信用卡账单。

  不但匹配职业和人设的沪漂一族无法在上海租到那么宽敞漂亮的公寓,四男四女之间分化巨大的阶级也注定了他们不会成为室友,更谈不上跨越阶层的友谊和爱情。

  过去《爱情公寓》系列在豆瓣的最高分是8.2,均分是7.8,是八零九零后的浪漫情怀和集体回忆。

  今天的工资水平提升了,社会的物质也丰富了,可为什么观众反而接受不了15年前的剧情了呢?‍‍‍‍‍

  许多人印象中的《爱情公寓》充斥着网梗段子,搭配“我的未来式由我做主”的旋律,搞笑的同时又不失八零九零后个性表达的正能量。

  如果用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去看待,这些男男女女拖泥带水、藕断丝连,互相爱来爱去睡来睡去的戏码,是不是又“三观不正”?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思维去评判一部十五年前的剧,大概率年少的所有回忆都无法逃脱“三观不正”的大棒与唾沫。

  不光是角色,联想到近几年对反派演员们的上纲上线,甚至能顺理成章地想到演员被荧幕形象连坐的下场。

  一线城市就业与生存的逼仄,无法再维持年轻人的松弛感,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花束般的恋爱”就算有也无法装满一整栋公寓。

  说到底,十五年前的《爱情公寓》提供的不光是二三线城市因为看不到美剧而得到的汉化版代偿,更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对新生活的向往。

  这么多年过去,国产剧不光没能再诞生超过它的情景喜剧,无论是质感还是尺度甚至断崖式下滑,盘旋在故步自封的另一层洼地里。

  吃下这种药丸的人,无一例外都会感受到莫名的安详和幸福,“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平衡”,忘记现实世界的怪诞和荒谬,足以支撑人们继续工作生活,度过接下来的一段日子。

  如果动手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爱情公寓》,你不难发现这部剧,包括其他国产的情景喜剧,曾带给一代人无可替代的快乐记忆。

  《爱情公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的,是小镇青年也好,发展中地区对发达城市的遥望也罢,无非是一种对精致生活,精彩人生的憧憬。

  楼下就是酒吧和洗脚城,居民设施便捷,坐落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主动脉里,进可叱咤魔都,退可岁月静好。

  看见这部国产喜剧,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回忆过去,而是越来越清晰它为观众创造的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四不像产物。

  网络流行的是“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比起208们的注水剧,大家更喜欢看解构现实的爽文和短剧。

  高材生曾小贤随便参加节目就有500万,一菲第五季买了大平层,展博是常春藤海归,林宛瑜是富二代,就连最看不起的陈美嘉也是上海本地独生女,有房一族;吕子乔那么多年没有工作,结果凭借多年泡妞的经验卖货养活了有上海户口的女儿……

  我们对《爱情公寓》的渴望,本质上不止是对大城市、夜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渴望跻身主角叙事的心态,不仅呼朋唤友,谈情说爱,还能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拉满365天的仪式感。

  我们需要有人理解我们,共鸣我们,陪伴我们,在一座那么空那么大的城市里拥有一群微弱但共同的声音。

  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必须紧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半点不敢挑衅这个容错率极低的社会,成为不论哪个时期都无比重要,要为未来打下关键的“键人”,担负着分配不均的社会资源带来的生存压力。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终究是无法将眼前的真实与脑内的幻象重迭,无法忘记真正的疾苦与世俗的幸福标准。

  就像《黑客帝国》的墨菲斯,在道破Matrix的真相后,面对觉醒后的尼奥,他对他说了一句:“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勘破了真相的我们自然是失望的,但失望不光在于一部经久长红的作品都无法带来跨时空的安慰,更在于它的出现之后再无回响。

  而是在一个国产剧停止造梦,观众停止做梦的语境下, 你再停下脚步试图回味,只会显得比喜剧本身还要好笑。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