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跟底层人打交道千万不能太友善容易被当成好欺负

最后编辑时间:2024-06-24 13:52:3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刘震云曾言:“与底层人打交道,切不可过于友善。行为上越是尊重他们,他们越可能认为你好欺负。在他们的认知范畴里,你的善良极易被视作软弱可欺。”

  有云:“富人畏德不畏威,穷人畏威不畏德,谁厉害就怕谁。”于这个社会而言,有的只是虚拟的尊严与真实的利益,单纯依靠教养难以换来尊重。

  人的确分三六九等,有时并非你尊重他人,他人就会尊重你。人性也并非你对其好,其就对你好,而是当他觉得你强大、厉害时,才会尊重你,才会规规矩矩行事。与其一味慕强,不如为其祛魅。

  那些极具素质和体面之人,往往在生活中易成弱者,只因这类人缺乏与低情商者打交道的能力。与底层人相处,在施恩之时,务必立威,否则易引蛇上棍,遭其欺压。莫觉难以置信,现实便是如此,底层人的思维往往更显欺软怕硬、贪得无厌。

  低层次之人动物性颇强,常喜欢互相撕扯踩踏,不讲规则。面对他们,若想真正获取尊重,就得保持边界感。你对他们越好、越尊重、越有礼,他们反倒越觉得你软弱可欺。

  尊重他人乃教养使然,但并非人人都值得尊重。失衡的尊重无疑是对自身的轻看。倘若对方得寸进尺,就该反思是否自己太过懦弱。毕竟这世间的恶人,多是被怂人所惯。

  若你友善对待某人,而此人认知低下、素质欠佳,他便会将你的友善当作屈服与讨好,从而莫名产生一种优越感,自以为高于你。在相处过程中,甚至会因微不足道之事记恨于你,这便是你毫无边界的善,激发了其人性中的恶。

  在这世上,有教养之人,身处缺乏相同教养的社会,反倒难以得到尊重。倘若善良未获尊重,那最佳方式便是翻脸。

  社交的本质本就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罢了。没有永恒的朋友,唯有永恒的利益。失去利用价值,缺少利益交换的条件,无人会理睬你。

  秉持交易的本质去接触人和事,结局通常不会太差。而凭借陪伴、唠嗑堆积而成的感情,一旦与利益挂钩,即刻便会分崩离析、原形毕露。

  在这世上,能赢得他人尊重的唯有一条途径,那便是成为强者。实力不对等之人,大多缺乏共同语言。你所认为的同频,或许只是对方在弯腰向下兼容,又怎能长久?

  不管你怎样行事,总会有人说长道短。与其费力讨好他人,不如用心取悦自己。于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他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余生,好好爱自己。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