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pān)疹(zhěn)伸(shēn)羊(yánɡ)究竟怎样?

最后编辑时间:2025-01-21 20:03:5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从西藏回到陕西工作后,一直牵挂一个孩子,因为当年幼小的她,畏惧而怯弱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不知道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

  2018年元月,我和同事新春走基层去了镇巴县。第一次见到小梦琪时,她只有4岁,刚刚在汉中市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大病初愈。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1月17日,记者新春走基层,从镇巴县城前往兴隆镇采访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沉虹冰 摄);下图为:2022年6月28日,镇巴县城前往兴隆镇的星子山隧道顺利贯通(镇巴县委宣传部供图)。

  彼时,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小梦琪一家得益于国家政策照顾,不仅报销了医疗费,还随着爷爷奶奶搬出了灾害多发的大山,住到了镇上的新居。

  “我1米53,体重77斤。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我的座右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梦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人生。”小梦琪的乐观和幽默,让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变了,一切都变得更好。我仔细打量着,红扑扑的脸蛋写满了快乐与自信,是这个时代同龄孩子应有的模样。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1月,记者抱着4岁的杨梦琪到镇中心幼儿园(新华社记者 李华 摄);下图为:记者与杨梦琪击掌(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卢大刚20年前回到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时,内心迷茫而消沉。虽然带着打工攒下的近60万元积蓄,但身上的伤疾,了无生气的山村,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和前景。

  年轻时的卢大刚,曾是数万名外出打工“讨生活”的镇巴人中的一员,他南下广东的企业,北上山西的铁矿。他说,那一点积蓄,是摸爬摔打、省吃俭用抠出来的,他并不是什么创业“能人”。

  命运的陀螺旋转,变化源自他回村第二年夏天的一场“偶遇”。他在步行回村的山路中,遇到了当时包片帮扶碗厂沟村的乡镇干部简立。

  村民们也想改变。586人投票,卢大刚得了400多票。2006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8年,卢大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我永远记得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鞠躬尽瘁’几个字,和入党誓词里‘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誓言。”卢大刚说。

  握着他满是老茧的手,感受流露出的坚毅眼神,我知道这个巴山汉子经过这20年,换了人生,他对这片土地越发爱得深沉。

  大学就入了党的小侯说,虽然嫁过来时,也像卢书记一样有过迷茫,但有了领路人,她心里很踏实,干劲十足。

  2024年,卢大刚已是省级劳模、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村里也焕然一新。他和小侯带领村民办起了3家企业,将村集体的80多万元投到了镇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村集体经济当年为村民分红14万元。

  迎在门口的牟文贵,在记者下车后,激动地撇开拐杖,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在他脚边,多了个小姑娘。

  “嗯嗯,我当爸爸了!”3岁的女儿牟晓蕊听到呼唤,纵身扑向父亲怀中。“爸——爸!”甜甜的撒娇声,带起一片幸福的欢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9年1月6日,牟文贵(左)在家为妻子吹奏唢呐(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下图为:2024年12月29日,牟文贵(左一)在家与女儿玩耍(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33岁之前,牟文贵的生活愁云惨淡。脱贫攻坚让他的人生迎来拐点:在政策支持下做完了手术、装上了义肢,住上了新居,还通过残疾人互助活动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今年,我和同事新春走基层,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走访了一批多年前采访过的乡亲。李耀松、殷光蓉夫妇战胜病魔后快乐的欢笑声,王冬梅从第一书记成长为镇长的成熟与担当,汪显平一家搬迁后过上的幸福新生活,老支书罗显平交班后仍然响亮的热情讲解声……我们重逢着、感动着,努力记录着。

  “这些美好的变化,有乡亲们勤奋的美德和坚韧的精神,更有时代给予他们的托举和力量。”一路上,我和同事兴奋地议论着。

  “是乐观和自信,新时代惠民政策让乡亲们在生活中挥去愁云、满怀信心。”年轻的同事们回答出奇地一致。

  我们感怀,新闻记者,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看见普通人命运的变迁。

  我脑海里重现这个不幸的妇女,因为宅基地发生邻里纠纷,家庭变故、失去丈夫,牵着孩子走路上访的情形。

  “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幸福,托党的政策的福,家里建了新房,大儿子结婚了,小儿子也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都很孝顺……”

  从胆怯到自信,从羸弱到新生,从忧愁到幸福,从忐忑到稳重……这些年,在陕西,在江西,在西藏,走基层,访乡亲,我看到多彩的人生和丰富的情感故事,看到有尊严有变化的新生活,勤劳、淳朴、善良的他们,都在这个新时代拥抱希望和温暖。

  离开西藏一年半了,临近年关,我又想念雪域高原的父老乡亲,想起翻身农奴达国杰和土丹坚参率真的笑容,想起满口假牙的老县委书记熊川,想起卓嘎、央宗姐妹和守边的群众,想起了两年前在玉麦乡新春走基层后写下的那一句内心感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